這次要介紹的是我在盛夏七月底造訪的新潟縣十日町市古民家旅宿「雪之家(ゆきのや)古澤邸」的經驗。這棟擁有超過150年歷史的老屋,在宿主井比先生的心意與在地連結之下重獲新生,是一個能體驗「像在當地生活一樣旅行」的地方。
我的停留,從配合酷暑而安排的清晨健行開始,接著是住宿夜晚的時光,隔天清晨散步與早飯。這篇文章會把那一天的流程,用最貼近真實的方式整理下來。
你好。我是目前住在台灣的大学生。透過走訪日本各地的旅程,我最期待的是貼近人與土地,以及根植於那片土地上的生活樣貌。
1. 以清晨的一句話開場的「健行」

「今天會很熱,我們七點前出發吧。」就因為這一句話把我喚醒了。盛夏的新潟・十日町。在入住古民家旅宿「雪之家」之前,先用步行把這片土地「踩」一遍、感受一下。
「就照不勉強的步調走吧。」聽到這句我整個放鬆許多。由同時身兼向導的宿主井比先生領頭,健行開始。
2. 健行|用氣味、聲音、觸感走進里山

起點是北越急行的「ほくほく大島」車站。遇到酷熱天,提早出發是基本功。


在第一座小神社合掌祈求平安之後,就鑽進山裡。路邊木柱是以前用來曬穀的「稻架(はざ掛け)」。生活的痕跡就這樣原封不動地留在風景裡。

轉進未鋪面的舊路,腳底能感到泥土的彈性。穿行在樹影斑駁下,搓揉一下「傘花山胡椒」的枝條,指尖立刻浮出一股清新香氣。進到山毛櫸(ブナ)林,空氣一下子涼了起來。邊走邊聽井比先生說葉子與土壤如何「抱住」水分,步伐自然就慢了下來。


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事
這一帶雖然海拔不高,卻鋪展著原生的山毛櫸林。因為豪雪地帶的關係,山毛櫸「把這裡誤認成高地」而在此生長。山毛櫸的葉落下會變成腐植土,像海綿一樣吸住雨水,再慢慢把水送回地底——於是滋養了地下水,支撐農業與生態系。默默蓄水、支撐日常的存在。聽到這段,我整個人被擊中。

登上山頂後視野忽然開闊,樹群順著風一陣陣沙沙作響。剛剛還疲憊的身體,彷彿讓風與空氣筆直灌了進來。

在這裡休息。井比先生從背包拿出小茶壺組與「篠竹糰子」。就地燒水、沖了傘花山胡椒茶。「來,傘花山胡椒的草本茶。」剛剛採的枝條就是為了這個。清爽的香氣讓汗也跟著退了。(我本來就喜歡芳療與草本,所以這種「真的東西」很讓人開心。這種體驗在台灣從來沒試過。)

那天實在太熱,中途我們折返,改開車去星峠的棚田景點。老實說我體力已到極限,這個安排救了我。從ほくほく大島站步行到星峠棚田約3小時半。如果你對體力有自信,可以挑戰看看。抵達星峠後,先向地藏菩薩參拜,感謝一路平安與大自然的恩惠。

在那裡井比先生教我的事
「這片棚田,是因為有人持續耕作、維護,才能一直存在。只是隨著高齡化,繼續下去也變得辛苦。」水田成鏡的季節吸引大量旅客,但維持景觀、田間作業的負擔,都是由在地的人扛起。所謂「免費欣賞的絕景」背後,其實有著社區的努力與拉扯。行程費用的一部分也會作為對聚落的捐款,不是只「看完就走」,我覺得這點非常好。
我的感想
很多事若只是單純觀光,根本接不到。就算換到別的地方,我也會留下「去想像背後脈絡」的習慣。
我個人不太耐熱,所以會更推薦夏季以外來。喜歡登山健行的人,夏天應該也能玩得很盡興。
說到底,最打動我的不是風景,而是井比先生說的那些故事。照片影片絕對帶不出來的,那種「實物」的份量感。
夏季里山裝備小抄
- 防蚊噴霧/防曬
- 薄長袖與長褲
- 健行鞋/雨具/毛巾
- 500ml以上的水/鹽分錠或糖果
- 7〜9月很有可能是清晨出發
景點資訊
景點名稱:ほくほく大島駅
地址:新潟縣上越市大島區下達
3. 住宿的夜晚|從「住宿」走向「生活」

「雪之家」一天只接待一組客人。抵達後,會在留有圍爐痕跡的餐廳裡,仔細聽建築的歷史與入住須知。就我個人來說,這是第一次住在雪國的古民家。



Check-in 大約30分鐘的說明,老實說我有點驚訝。像在「博物館導覽」般地被帶著認識古民家。從建築的構造、歷史到器具的使用方式,整個介紹本身就是一種體驗。不是單純「睡一晚」,而是要在這段停留中「接住一些東西」——這種想法我完全認同。也能看到許多雪國才有的巧思。

像是「雁木(がんぎ)」。在積雪能超過3公尺的十日町,原本像緣側的位置會做成有屋頂的通道,生活智慧就這樣以實體的形態留下來


客廳上方的小閣樓也聽到很有趣的故事。
「這裡原本沒有樓梯,只有可拆卸的梯子。據說是為了防『夜爬(夜這樣子悄悄造訪的風俗)』。」
我腦中頓時冒出很多問號。能碰觸到日本的文化面向,實在太有意思。對我來說,井比先生的解說,是入住這間宿的巨大價值。
館內擺著許多以前人們使用過的器具。這部分就留給將來的旅人自己去發掘,我在這裡就不劇透了。親自找尋的過程,本身就很有樂趣。


傍晚要用圍爐,於是我們先去超市買材料,自己動手煮壽喜燒。第一次用圍爐,超級興奮。白米是新潟米,用土鍋炊煮,再盛入「木製飯櫃(おひつ)」。我也是第一次知道,為什麼還要特地「再裝進飯櫃」:其實理由很單純——切斷鍋內餘溫、防止水氣又被米粒吸回去,木頭會吸掉多餘水分,讓米飯不會糊爛;木質也會適度調節濕度,就算放涼了味道也不太會變差。最後的結果就是米粒分明、拿來捏飯糰也超好吃。把飯移到飯櫃,是很日本式的做法;不只旅館,以前一般家庭與壽司店都很常見。木頭會帶走多餘水分與熱度,讓米飯維持在剛好的狀態,所以相較於「保溫」,更不容易讓味道走樣。
土鍋米飯的香氣、飯櫃裡升起的蒸氣、器皿在手裡的觸感。老屋保留了古味,但水電與衛浴整理得很乾淨,一點也不不方便。我覺得女性旅客也能安心入住。

「器皿我們不另外購買,都是承接這棟房子與社區留下來的。」
聽到這句,碗上的小刻痕忽然變得很可愛。

泡個澡,把健行的疲勞重置。包含浴室與廁所在內的用水空間都很乾淨,我過得很舒適。

最後讓我驚訝的是那扇小小的入口。一定得低頭才能進。要離開時,井比先生把入口整個打開給我看。
「這個小入口,意思是『進屋時要低頭』。其實它是可以全部打開的。」
到最後一刻,這棟房子還是讓我不停驚嘆。
4. 清晨散步|在松尾神社深呼吸

隔天早上,從旅宿步行1分鐘就到松尾神社。老實說起早床有點痛苦,但一踏進杉林,涼爽的空氣與杉木的氣味立刻把我喚醒。沿著石階往上,有一對樹齡500年的「夫妻杉」。一抬頭,脖子會忍不住越伸越直,氣勢真的很驚人。穿過神社,稻田風景忽然展開,耳邊是風聲與鳥鳴。腳邊有茗荷、山椒等可以入菜的野草樹木,還有很多小青蛙。如果沒來到這裡,我不會有這種清晨的空氣筆直灌進身體的感覺。
5. 早餐|出自廚房那雙手的味道



散步回來後,在地的阿嬤就走進廚房幫我們準備早餐。我們也一起幫忙去後院採了紫蘇葉。
一天只接待一組客人的好處在這裡展現得很清楚——有很多片刻,大家是為了我們而動起來,人與人的連結也浮現了。
我對阿嬤的印象
她不是一直待在旅宿的人,卻特地來做菜,真的是「日本的媽媽」那種感覺。「為什麼要為我們做到這個程度呢?」那份不可思議與幸福感,同時湧上來。


阿嬤俐落地準備了好幾樣菜。把剛剛在後院一起採的青紫蘇切碎,灑進「冷汁」,端上桌時,碗裡飄出的香氣,好像跟早上的森林又接在一起。我是第一次喝冷汁,但身體先一步說了「好喝」。我當下就想,下次要帶台灣的朋友一起來。
6. 最後|換個季節,我還想再來

井比先生「想把這個地區最純粹的一面留下來」的心意,從整個入住過程都傳達了過來。這就是古民家住宿的精華所在。
寧靜的清晨、火光搖曳、田畝的氣味、杉木的香。就算停留不長,我也真的有「在這裡生活過」的感覺。夏天稻浪翻動、冬天白雪靜謐,同一個地方應該會呈現完全不同的表情。等換個季節,我還會再回來。
景點名稱:雪之家 古澤邸
地址:〒949-8562 新潟縣十日町市安養寺170
交通方式:
- 上越新幹線「越後湯澤站」→ 北越急行「十日町站」→ 車程約15分鐘
- ※十日町站提供免費接送
- ※越後湯澤站可另付費安排計程車(車程約40分鐘)
停車場: 有免費專用停車位
預訂「雪之家 古澤邸」請點這裡:https://ryokan-book.com/zh-hant/ryokan/yukinoya/



-6-640x360.webp)



